【仰漂】最詳細教學攻略,在學游泳前你應該學會的小技巧

仰漂(Back Floating),是水中自救法之一,也是在水面上休息放鬆的好方法,有至少三種大家常用的仰漂姿勢,究竟哪種更好用?更適合我呢?讓黑貂筆記為你好好介紹。

上篇我們介紹了水中自救好方法水母漂,而這次我們要為各位讀者們介紹另外一種更「舒服」的自救方法,那就是「仰漂」。

 

自救

首先我們要先釐清觀念,任何運動都會有它的風險及造成運動傷害的可能,但我們當然不可能因為有受傷的機率就完全不運動,而是要了解到如何去把傷害及危險性降到最低,才是健康運動真諦。

建議大家在學習任何泳姿前,一定要先學習水母漂或是仰漂,畢竟有了自救技能,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也更安全。

為什麼會說「仰漂」是更舒服的自救方法呢,相較起其他自救方法,仰漂只要吸滿空氣,全身放鬆向後一躺,便能優雅的漂在水上,不限於在自救時,當你在度假時也能在泳池上仰漂,非常Chill

 

仰漂種類

  1. 大字飄

大字飄是最常見的仰漂法,因為它能撐的時間最久,也最舒服最輕鬆。

大字飄顧名思義,讓身體呈現「大」字狀,全身放鬆,吸滿空氣後將頭部慢慢地向後仰躺,讓嘴巴鼻子保持在水面上正常呼吸,雙手掌心向上,分別向兩邊放成大字型。

 

  1. 垂直飄

肺部吸滿空氣後將頭向後仰躺,全身放輕鬆,並將手腳併攏下垂,讓身體呈現像是垂直的狀態,幾乎只有頭在水面上,沒有大字飄來的好用。

 

  1. 水平飄

水平飄又稱「一字飄」水平飄跟大字飄很像,在我們做出「大字飄後」後,把手放到頭部上方,有點像仰式的感覺,同時挺胸,雙手靠攏,收下巴。

水平飄的原理就像是一個蹺蹺板,想像我們的腰是支點,將手臂向頭後面放,以達成與雙腿分散重量的作用,此時雙腳併攏,便能嘗試讓雙腳浮出水面,但因為這動作做久了手跟肩膀會痠,所以一樣沒有大字飄來的好用。

 

仰漂換氣

仰漂的換氣以嘴巴「快吐快吸」為要領,若你是在開放水域,有浪、流、水花等等,就要想辦法快速的換完氣,且盡量都以「嘴巴」完成換氣動作,因為鼻子更容易進水。

另外,與水母漂的概念一樣,假設我們是在穿著衣服、褲子的狀態下漂流待援,請記得第一時間將身上的衣物脫掉,尤其是牛仔褲、長褲等,這種吸水力強,吸完會變非常重的服裝,絕對會影響我們水上漂浮。

當然脫去後的衣物還有用,可以把衣物向空氣中一撈,變成一顆氣球一樣(相信大家小時候都玩過),增加自己的浮力,保留體力拉長待援時間。

浮力問題

初學者在一開始學習仰漂時,常見的狀況會是過於僵硬,導致全身肌肉不夠放鬆,其實我們游泳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「放鬆」, 唯有放鬆才能更增加身體的柔軟度,游泳的姿勢會更標準。

在做仰漂動作時也是同樣的道理,保持身體放鬆,新手在仰漂時,也許一開始會短暫下沉,但相信我,只要吸飽氣,身體放鬆,馬上就會浮起來,相信水的浮力就對了。

男女大不同

很多學員在學習仰漂跟水母漂時,都會覺得為什麼女生做起來特別輕鬆?為什麼那位女同學那麼會飄?其實因為男女身體構造的不同,女性的體脂普遍比男性高,而肌肉密度其實是比脂肪高,重量比脂肪重,所以女性在學習這類水中自救時,通常會更得心應手。

但各位男士們別擔心,只要你不是魔鬼筋肉人或是體脂低於10%的巨巨,基本上多加練習,找到身體平衡點、放輕鬆,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的。

總結

雖然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有一天會需要用到水中自救,但不管怎麼樣,學到這些技能,絕對不會吃虧的,尤其「仰漂」也適合在放鬆度假時使用。

所以小編在這邊再次建議各位讀者,學習游泳的泳姿四式前,最該先做的首要事情就是,增加自己的【水性】,而如何安全的在水中活動,就是增加自己水性的最好方法,在學游泳前學好水母漂、仰漂,絕對是一件好事沒錯。

 

歡迎逛逛黑貂專業近視泳鏡

 

更多游泳相關文章>>

自由式怎麼游? 注意這三點,就能游好自由式!

游泳6大好處,不只增肌減脂還能幫助改善睡眠。

蛙式換氣就下沉?最詳盡蛙泳動作拆解攻略就在這!看完游蛙式變超輕鬆

泳鏡推薦8大挑選技巧,好的泳鏡提升游泳時的運動表現,讓你游起來更輕鬆。

已加入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